76年的劉軍在同齡人中屬于少數派。此時他周圍70后的多數派,在公司擔任一定要職,有房有車,過著安逸而寧靜的生活。
在2015年以前,劉軍過著多數派的人生。在畢業后15年內,劉軍先后在工廠、當地的快遞公司、當地建筑隊。辛苦一年在10萬元左右。經過多年打拼,劉軍在當地老家也過上比較穩定的生活。
2016年初,劉軍不甘心平穩的生活狀態,想要在事業上增加一些刺激。“我就想趁著年輕,還能繼續發揮能力。如果我繼續在像現在這樣,不自己突破一把,基本也就這樣了。”
盡管從大學畢業開始就一直有創業的念頭,但劉軍的創業非常理智。他也考慮過自己開一家店面,做一些新穎的行業,但苦于沒有實際的經驗,風險太大。并且,劉軍考慮到,他屬于偏老型創業者,思前想后,還是決定從事傳統行業的創業,“餐飲”,采用加盟方式借助加盟總部的助力,在考察了很多家品牌餐飲加盟之后,選擇了江西鑫虔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招招早餐。
“相比其他拉到投資的新型創業,我這個創業偏慢了一點,但也有好有壞。傳統行業創業可以穩定向前發展,而且,我這個年紀也不如80后90后更敢打敢拼。看到一些年輕人常常沒考慮過結果就往前沖,70后還是會思前想后。”劉軍說。
盡管如此,劉軍仍然屬于同齡人中的勇敢者。
“出來創業是非常辛苦的。周圍同齡人多數房子車子都有了。在大公司羽翼之下,工作還算順利,安于現狀并不愿意出來。他們也不想在工作上投入太多。”劉軍說,創業和打工的創業是不一樣的。打工的時候,只要完成上一級對工作的要求就可以,一件事可能做到60分就夠了;但創業一定要做到90分以上。并且,創業更要懂得注重大局,控制自己的個人情緒,不能因個人情緒而讓門店失控。創業者沒有清閑。
不過多年的底層打工經驗,也很好的鍛煉了劉軍的韌性,面館開業以來,經營各方面也走上了軌道,他的近2年的規劃是要在當地市場拓展3到5家面館,將目前每月的營業額穩定下來,做成當地連鎖知名品牌,在這之余在年底買個20萬的suv 也被提上了日程。